;使整个研发预算的执行更系统化、明细化。
(二)有利于研发活动的软性化管理
研发人员大多是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和较高的自主性,更青睐于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研发预算通过纸质凭证的形式分解到各个阶段,并同实际支出相对比,是超支还是节约,研发人员一目了然。研发人员会自主地寻求降低成本的新方案,而不是在上级面对面的指令下工作。这既实现了柔性化的研发管理,又节约了研发人员的时间。
(三)有利于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研发凭证传递实行流程化管理,会计部门与研发部门各施其职,各负其责。加强了企业部门间的内部沟通与交流;而整个流程采取的是三级复核制度,即阶段性研发项目负责人级复核、研发经理级复核、财务经理级复核,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凭证所反映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进而为会计核算提供更为准确的核算依据。
(四)可以为研发过程中的成本效益决策提供决策依据
凭证中的预计完成时间、预计单位成本降低、预计增加研发费用都是量化指标,研发人员在针对某一项差异寻求解决方案时,会事先估计完成该项改进任务所耗时间,估计该项改进任务会达到的效果(即单位成本的降低);估计改进所需增加的研发费用,然后对这三个指标做一个简单的成本效益决策,决定是否进行该项改进。指标的凭证化管理,使得研发决策有据可依,有证可查。
(五)有利于核对账务和事后检查
经过前述,流程处理后的凭证是合理合法的内部凭证,上面载明了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地点、业务内容、金额、经办单位、当事人签章以及其他有关事项,完整地反映了该笔经济业务的内容。在核对账务和事后检查中如发现问题,可直接追溯到该凭证,进行复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