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产品质量,它是产品本质、效力和纯度的统一,它体现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每个环节(我把它定义为产品价值链),设计本身也有质量问题,但今天讨论的是设计本身之外的质量问题,即因为设计质量本身的问题而影响了日后产品价值链的价值水平,研发管理(含设计)活动中所体现的质量问题则是营销体系得以有效运转的保障,所以本次对产品价值链的3个关键要素与关系做点探讨以期转变大家思维的误区。
1、质量源于设计
"质量不是品管检查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这是在企业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也是管理者教训生产与品质之间矛盾的定理。质量真的是生产出来的吗?我以为不尽然,它的确解决了现场管理中的理论矛盾,针对特定的环境它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是问题的本质,如果我们的企业管理者的思维仅仅局限在这里,那只会出现恶劣循环救火队的模式,站在企业发展角度是不允许的。
我们知道产业、企业和产品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是质量问题的集中体现,这些环节中的各种质量要素单独来理解是无法保障质量的:比如产业价值链上的商业模式、战略规划等质量要素,比如企业价值链上的各职能质量要素,再比如产品价值链上的材料、颜色、结构、配件、工艺、标准、流程等质量要素。这些要素只有通过设计的手段才能整合统一。产业质量要素只有进行模式的设计和发展规划的策划与设计、企业只有在战略分解的上面分解来创新设计内部的管理模式,产品只有在理解企业经营目标和定位上设计整合各种设计质量要素。本文仅对产品价值链上的设计质量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即质量源于产品的设计而不是生产或品管的好坏。
质量源于设计。通过对产品价值链的分析大家明白了产品质量要素是多方面的,在生产工序环节往往体现的某种单一问题,比如在现场发现家具产品表面有气孔,怎么补救都无法彻底解决。往往我们会责怪油漆工没打磨好基材就上色。再比如经常发现开错料问题等,难到问题就是操作者的问题?!其实就是产品设计师工艺工程师等没有做好测试和预设计,或者没有明确的操作标准指导等。所以"质量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有了理论逻辑的基础:材料质量--结构质量--图纸质量--颜色质量--工艺质量--造型质量--产品标准质量等设计要素,而每个设计要素都可牵涉到企业职能工作质量的问题,比如材料质量就会涉及采购员和供应商工作质量问题等。如果我们的产品设计工程师们能真正根据企业定位和现实的要求进行系统设计产品的工作,我想怎么会常出现更改图纸的现象,而有些是低级的图纸质量问题,比如经常因为标注单位不统一和数据问题而搞的生产团团转!我想是应该整理整顿和重新定义产品质量源头的问题了!
2、营销始于研发
"营销是龙头",这是很多企业标榜的理论思路,但它的位置决定了职能质量的高低。营销跟研发本是企业内部的两个功能各异的职能部门,什么是"龙头"?一般是基本根据自己的产品特征和市场结构以及消费群体来确定的:没有自主产品的企业以营销为主导,有些企业特别是大部分OEM的企业有自己产品但没有自己的设计所以以销售和生产为主,但目前大部分企业有自己的产品研发甚至有自己的品牌,但很多企业还思维定势把营销作为龙头,因为没有营销企业就没有销售也就没有收入和利润,基于这个逻辑中国很多企业将设计研发放到了"隐形位置"。中国真正以设计研发为龙头的企业少之又少(很多是表面现象),因为它决定了营销质量是否始于研发的战略问题。
"伟亚系统研发管理"理论整合了从市场到设计到研发管理的全过程,营销为什么常常是"龙头"关键是掌握了企业和市场的核心信息,比如企业预算的偏移、市场和消费者信息的垄断、领导的重视与偏重(常因老板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