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学位时,他就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建立一个世界头号运动鞋公司。他学期论文的题目就是在运动鞋领域建立一家小型企业,利用廉价的日本劳动力生产一种价格便宜、质量优良的运动鞋,在市场上打败阿迪达斯。
1962年,他硕士毕业后,便开始将自己的计划付诸于行动。他飞到日本,找到当时一家专门仿制阿迪达斯产品的虎牌运动鞋公司。他说服该公司总经理,让他担任虎牌运动鞋在美国的代理商。
菲利普·耐特回美国后,找到自己以前上大学时的田径教练贝尔·鲍曼,两人分别投资500美元,正式成立了一家名叫蓝缎带的运动品公司,开始在各高中田径运动会上促销虎牌运动鞋。
到1970年时,公司的销售额已达到300万美元,耐特觉得可以结束与虎牌公司的合作,开始着手设计自己的产品。1972年,耐克产品终于正式投产。
产品出来了,如何快速地把它打入市场。耐特没有单纯依赖广告的投放,而是把目标放在吸引优秀运动员穿上耐克产品上。恰好这年夏季,奥运会田径赛场在美国俄勒冈的尤金举行,而鲍曼是美国队的教练。耐特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让几名最优秀的运动员穿着耐克运动鞋上了赛场。结果一炮打红,让人们记住了耐克的产品。
其后耐克公司便一直遵循着"让运动员为你促销"战略,利用他们号召力使得耐克公司的销售额节节增长,最终打败了阿迪达斯,成为世界头号运动鞋生产商,实现了他最初的梦想。
可以想象,最初的耐克公司是由品牌经销商开始,用两年的时间开发出了自己的产品,而后在最佳的时刻最佳的地点最佳的策略进行市场拓展、品牌塑造,一步步走向巅峰。也可以看出,耐克的成长之路绝不是先酝酿自己的研发力量,再寻找机遇发展市场,而是同时发展,以市场来带动研发,逐步发展为研发与品牌并重的模式。
研发和市场是相辅相成的,耐克的竞争对手阿迪达斯的鞋类市场营销主管埃里克·利特克面对耐克对自己的评价是对耐克成功的最佳表达:"阿迪达斯的设计师在设计运动鞋时,并不清楚潜在的买家是谁。不熟悉顾客,这就是阿迪达斯的症结所在:它一直在制造好鞋,但却不合消费者的口味。"耐克实现超越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耐克的研发灵感来源于市场,更贴近市场。
研发是企业生命的起搏器,是我们必须塑造的发动机。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我们走出国门成为必然,也是我们实现百年梦想的坦途。国际化的竞争需要国际化的研发,国际化的研发需要的是国际化的思维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