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整合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企业也可通过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为员工学习提供基本保障,提高员工获取转移知识的能力。
供应商早期介入新产品开发能够缩短开发时间,减少产品更改次数,弥补企业内部能力的不足,使产品质量的可靠性更高和制造缺陷较少。一般说来,供应商主要为新产品开发提供KnOw—how知识。任何可以依靠技术能力提供服务的供应商,都可以看成一个新产品构思的来源。
社会性组织(科研机构、高校、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等)提供新产品开发的原理知识(Know—why)。企业可以把构思过程委托给这些专门机构去做,而自己只需要制定项目计划和对开发结果进行筛选就行了。这种方式能够弥补内部人力资源和研究设施的不足,促进中小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能力上的发展,缩小与创新先进企业的差距。此种方法对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希望追上先进者的中小企业来说特别具有吸引力。
构思阶段知识共享与转化还可以通过分析竞争对手产品、查阅公开出版物和进行研究实验等方式实现。此外,构思库是新产品构思阶段的一个重要来源。这种方法最简捷快速,但也最容易被企业所忽视。企业要把用户、员工、供应商和竞争者等产品相关者的意见整理成便于阅读的材料,以显性知识的形式存入构思库,为以后新产品开发提供知识储备。
一般来说,研发团队需要对多个构思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在筛选程中,评价小组以用户为主、专业人员为辅,每个成员根据各自的经验、评价标准和感受对各种新产品方案提出自己的意见。虽然各成员意见大部分不相同,但能在用户和专家的协调下对方案做出正确评价,制定出合理可行的产品概念。
2.R&D阶段的知识管理
R&D就是使新产品开发的构思得以落实,并达到技术实现的水平。研究人员的创新活动离不开构思阶段所提供的必要知识准备。比如,及时充分的市场信息可以帮助研究者加深对市场的认识,准确把握市场动态,以便及时调整构思中的不足;还有现有的技术信息可以使研究者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避免重复劳动,节省研发时问。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增加隐性知识积累。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人脑中的隐性的、非结构化的、不可编码的知识,是关于个人的思想、经验等。隐性知识来自个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直接经验,也来自于有经验的人进行接触和思想交流。企业应该完善组织文化、知识环境去激发员rT的大脑和心智,促进隐性知识的积累。良好的企业环境会使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促使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并激励研发人员将掌握的核心技术和成果奉献出来,这些往往决定了新产品开发的走向。
(2)保证现有知识的共享。很多企业重点关注了知识的获取,而忽略了知识的共享。企业管理者应该建立有效的上传下达机制,使销售人员收集的市场信息及时传达给领导层,领导者的应对措施也能快速地到达基层各部门,并得以落实。同时,平行部门之间的知识共享也必不可少,比如,销售部把客户需求信息传递给研发部,研发部把新产品开发成本传递给财务部等。同时,企业也要让员工参与知识的共享过程,让员工认识到知识共享并非对个人的发展有害而是可以促进员工成长的道理,即通过对员工进行知识管理理念的培训与宣传,让员工明白并非拥有的知识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只有不断创造和利用知识才是个人发展的根本。这同样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
(3)分析领先产品,进行二次创新。对于很多实力较弱的企业来说,通过研究行业领先产品,可以弥补研发能力上的缺陷,并从技术角度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其中的不足,从中获取本企业产品创新的来源。研究团队要确保及时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