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Ichijo,Ikujiro Nonaka等的促进知识创造理论,组织的有效知识创造必须具备5个知识促进要素:灌输知识愿景、管理交谈、调动知识行动者、创造适当的情景和将本地知识全球化。只有明确了整个知识创造过程中知识角色的关系,我们才能有效地灌输知识愿景,进行管理交谈,调动知识行动者,创造适当的情景,最终实现知识全球化。无论是组织内部关系还是外部关系都必须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以深度沟通为手段,以“共赢”为目标。
4.1 个体之间的关系
用发展心理学家皮杰亚的话来说,人类是通过同化和调适过程,以双管齐下的方式来处理感官刺激的。同化是个体将数据与他们当前的经验进行结合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是通过同化过程来体会并了解这个世界的。调适是人们对新的输入信号赋予含意,将它们作为人们当前知识以外的东西来区别的过程。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员工习惯、知识类型、个人信仰等影响了同化过程,新知识对个体形象、个体地位、个体尊严等造成的威胁使得调适的挑战性很大,从而出现个人壁垒。根据知识创造理论,必须以友爱(Care)为基础打破这些壁垒。必须在团队中主动创造信任(Creating Trust),增加主动神人(Increasing Active Empathy),培养乐于助人行为(Fostering Helping Behavior),提倡善意批评与自我批评,维持良师关系(Lenience,Courage,Mentorship) 。
同时组织的壁垒也影响着个体之间的关系。团队必须从以下4个方面消除组织壁垒:
①创造一个共同接受的共通言语,同时要敢于发出不同的言语和容纳不同的言语;
②在加强组织故事的同时敢于善意创造组织故事;
③既遵守程序也敢于突破程序惯例;
④积极辩证地对待企业范式。总的来说,团队或者企业必须是辩证的。
4.2 企业内部之间的关系
在整个企业知识愿景的指导下,企业各个部门必须明确新产品开发的意图,使得在共同理解的情况下能互相协调工作,同时也要打破组织壁垒。高层管理者全程支持产品的研发;生产部门为产品研发小组提供Knowhow,know-what等知识;人力资源部门充分考虑人员的支配,以达成完备的知识团队;财务部门必须给予足够的财力支持;市场和营销部门必须为研发小组提供足够的Know-what,know-who等知识,使得研发小组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所有这些都说明企业内部关系是在高层领导下以企业的知识愿景为统一基础的合作关系。
4.3 企业之间的关系
从新产品开发知识流模型可知,要有效地创造新知识就必须明确企业之间的关系。从知识传递角度来看,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知识合作关系。企业通过学习供应商、科研/咨询机构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从而成功地研发满足用户需求的新产品。对供应商来说,不仅仅是自己的核心能力和技术得到了提高,而且由于与客户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也让双方在信息和技术方面有更多的交流。这些项目管理与技术合作的经验和知识,为企业以后的合作成功奠定了基础同。咨询机构在研发过程中主要进行自我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与企业的合作以商业利益驱动为主。科研机构合作的目的主要是实践理论,从而更好地进行研究,同时利益关系也是它们合作的原因之一。
基于企业学习能力的企业研发合作契约稳定性模型网主要从企业合作过程中的单位总成本来分析合作研发中的企业合作。
那么我们把(1)式细化为:
下面我们运用(2)式来分析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科研/咨询机构、企业与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