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施工企业在任务取得、施工组织、施工方式、资产结构、资金运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也给成本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企业内部财务部门与生产经营、工程施工等部门等紧密配合,结合施工管理活动的实际,抓住影响成本费用发生的各个环节,采取项目经理责任制、目标成本控制制、效益考核制等一系列办法,把成本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办法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指在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为确保项目成本控制,在批准的成本预算内所进行的一切管理。
一、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一)成本管理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长期以来,有些企业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有些工程项目经理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表面上看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唯独忽略了成本管理责任。比如,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的发生而浪费人工费;技术人员现场数据不精确,必然会导致材料二次倒运费用的增加;而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必然也会使成本增大。由此可见,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不仅是财务人员和项目经理的职责,更是全体施工、管理人员的职责,不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二)成本管理内容片面
第一,许多施工企业仅仅注意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而忽视经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企业对成本管理内容的认识仍然局限于传统观念,认为成本管理就是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制造成本,而忽视投标报价、供应过程和经营管理成本的管理。
第二,只注意成本水平本身的高低,忽视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许多企业由于受“成本管理就是降低成本”的传统成本管理观的影响,依然把成本的升降作为评价成本管理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忽视了整体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直接增加了企业的损失,影响了企业的信誉,有悖于降低成本的初衷。
第三,只注重节约,忽视了工程索赔的管理。
(三)成本管理作用弱化
第一,成本失控。
主要表现在近年来国有施工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效益不佳。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责任制不健全,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成本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使成本管理工作长期停留在事后评价阶段,缺乏科学的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一旦反映到会计账目上,已是既成事实。
第二,成本信息失真。
主要表现在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成本数据不真实、不准确,主观臆断造成本的情况比较严重。例如,有些企业经营者为了完成承包经营目标,突出任期内的工作业绩,或为了偷逃税收,谋求不正当利益,要求财会人员根据领导意图任意编造虚假成本,把成本指标作为利润的“调节器”,使成本失去了客观真实性。
第三,成本补偿不足。
足额的成本补偿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前提,也是扩大再生产的先决条件。在国有施工企业的成本补偿中“不足”与“过头”并存,但补偿不足是主要倾向。主要原因是有些企业为了突出近期效益,故意不提或少提折旧,该摊的费用不摊,该提的费用不提,或在核算利润时只转收入,不转或少转成本等,从而造成成本补偿不足。
(四)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第一,从成本管理方法来看,事前、事中和事后成本管理相互脱节。
许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有事后的成本核算和简单的成本分析,缺乏科学的事前成本预测和决策,缺乏严格的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考核。另外,有些成本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一些现代管理方法,如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