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效果与开发成本呈正向相关关系。如图1(a)所示,在一定条件下,随着开发投入的增加,产品效果有明显的进步,当到达如图所示E[,0]点以后,随着开发费用投入的增加, 产品效果进步与成本的增加并不同步上升,增幅大大降低,产品效果此时不再与成本呈正向关系,而受社会总体技术水平的限制表现为相对的极限状态。即是说产品效果到达E[,0]临界点时,即使投入更多的成本、人力和时间, 其产品效果也难有大的改观,产品效果呈相对的稳定状态。
2.产品效果与开发速度的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产品效果与开发速度(即用于开发的时间长短)呈正向相关的关系。如图所示,随时间的增加,产品效果逐步提高并趋于完善,但到达E[,0]点时,产品效果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 且也趋于极限点,然后随时间的继续增加,产品效果也难于提高。
3.开发成本与开发速度的关系。
据美国经济学家Ashock.K.Gupt等研究表明, 产品开发成本与产品开发时间呈U型曲线关系所示),即一定条件下, 开发时间缩短,开发成本随着降低,当进一步缩短时间,开发成本到达临界最小值,当超过临界最小值时,成本呈上升趋势。当公司新产品开发时间与开发成本比值处于曲线临界点时,公司能通过最低的费用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理想的新产品来,达到最高的开发效率。而且研究进一步表明:随着开发时间缩短,开发成本将大幅度增加,当开发时间缩短1 %,将导致开发成本增加1%~2%或更多。
三、均衡模式及选择
所谓均衡,指的是企业或公司为实现预期的开发目标对开发过程中各要素进行组织协调的行为。这里指的均衡并不是完全意义的均衡,而是有侧重点和导向的均衡。按均衡行为目标或侧重点不同可分为:速度导向型、成本导向型、产品效果导向型三大类。企业公司采取什么样的均衡模式,随本国的经济发展、国际经济形势、国内行业竞争的情形不同,所采用的模式也有所不同。
1.速度导向型。
即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在满足开发产品效果的情况下,情愿付出更大的成本代价以加快开发速度,力求新产品更快更早地投向市场,成为市场的领导者,并更多占有市场的一种新产品开发模式。表现为企业在临界点E[,0]的左边运作。 该种模式的特点是以速度为导向,产品效果、开发成本要素围绕速度展开并均衡。企业把开发速度的快慢作为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模式的优越性在于企业能迅速地开发出新产品,藉此亦能领先占有市场,成为市场的领导者。本世纪九十年代末, 随着高新技术产品的出现, 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这种类型的产品开发模式,尤其是美日德英等发达国家的至公司更是注重开发速度问题。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新产品开发速度慢就意味着高昂的代价。美国Mckinsey& Co.公司开发模式表明, 假如高新技术产品推向市场迟六个月,但能实现开发成本预算目标,五年内比及时推向市场少盈利约33%;相反如果及时把新产品推向市场,超支50%,而公司五年内盈利仅削减4%。同时经济学家An Arthur D. little研究表明,一种新产品推向市场迟六个月,将导致其整个寿命周期内利润降低15%~27%,而且随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相对损失愈多。事实上也证实了这一点,开发实力强、资金雄厚的大公司,其产品更新速度快,产品市场占有率也高,通常主宰着行业产品价格、消费的导向,其盈利相对较多。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竞争的激化,以速度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模式将被愈来愈多的公司所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