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产品研发工作缺少有效的市场信息指导和路标规划指导。再加上企业产品研发离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又很远,相关信息不能及时、顺畅地传递给研发人员,并反映在新产品的设计、开发中,这就是出现“新产品还不如几年前开发出来的旧款机型畅销”的原因。
与国内企业相比,国外缝制机械制造企业则非常重视产品的市场管理和规划工作。如:德国百福、日本的重机、兄弟、飞马等世界著名缝纫机制造企业都有自己独立的产品企划部门。依据一定的市场管理和产品规划流程,企划部对企业1-5年内(有的甚至10年)的新产品研发工作进行规划,并依据市场的变化定期对规划进行调整和修正。这样做一方面有效地指导了新产品的开发,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新产品和市场需求的“吻合”。
产品研发流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国内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对包括开发活动的角色主体、内容、时间点、活动输入和输出等在内的各阶段要点没有进行清楚地界定和规划,因此研发人员对产品开发要进行哪些活动,各部门对各自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职责、任务、介入方式等还不是很清晰,再加上采购、生产、质检等部门前期基本不参与产品设计工作,这就造成了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串行”现象十分严重。
在研发流程体系建设方面,国外同行企业明显走在了前面。早在10年前,日本著名的缝纫机制造企业飞马公司就开始采用IPD的思想体系对自身的产品研发流程进行跟踪式改进。
建设科学、完善的产品研发流程体系,对于企业整合资源、提高整体研发水平、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有效降低产品开发成本起着显著的作用。
缝纫机的设计是相对复杂的工程,涉及机械、电子、纺织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对研发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所以缝机研发人员的从业经验相当重要。从目前我国缝制机械行业来看,真正能够称得上缝机技术专家的人少之又少。行业中从业时间较长,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人数已很少,而新一代的缝纫机研发人才培养没有跟上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整个行业研发人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一个明显的对比是:在日本,一个从事10年缝纫机研发的工程师,基本算是“小字辈”,但在我国缝机业中就算资深的技术专家了。
笔者认为,要彻底解决行业中研发人才缺乏的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让行业的研发人才供给成为“有源之水”。一方面,企业必须建立配套的“留人机制”,包括一套相对公平的绩效管理制度和薪酬体系,让研发人感受到自身价值,被企业真正重视并得到应有的报酬。另一方面,为研发人才建立相应的晋升通道,通过一套有效的培养机制,保证研发人才的素质不断地得到提高,并相应地在企业的研发工作中承担更重要的职责,彻底解决研发人才的后顾之忧,让研发人才真正“身”和“心”均在“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