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光学对点器的焦距,通过光学对点器看清木板上的白纸,用与上图相同的方法,依次旋转照准部到水平度盘读数等于270°、180°、90°、0°四个位置,在白纸上标出照准部处于上述四个位置时光学对点器中心在白纸上的投影位置H′、G′、F′、E′。同样在白纸上连接E′G′线及F′H′线,两线的交点P′即为经纬仪竖轴的位置(即铅垂线位置)。这样白纸上的P′与基准层上的P就严格位于同一铅垂线上了。同样在白纸上以E′G′为X′轴、F′H′为Y′,建立施工层轴线控制坐标系X′P′Y′。若E′、F′、G′、H′四点相距较近或重合,则可用经纬仪望远镜在水平度盘读数为0°、90°、180°、270°时,在预留孔四周附近定出四个点,建立施工层轴线控制坐标系。在X′P′Y′坐标系中用三角板沿X′轴量距m、沿Y′轴量距n,即可定出基准层轴线控制点2在施工层的铅直投影位置2′,从而完成了施工轴线控制点的传递工作。同法可定出基准层上3、4、5三点在施工层上的投测点3′、4′、5′。在施工层上根据2′、3′、4′、5′及实际施工情况可以很容易地求出施工垂直度偏差,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纠正垂直度偏差。
2.4控制点的分段确定
为提高工效,防止误差积累,加强观测的精度,采取分段控制、分段投点的方式。将塔楼分为三段,第一段为裙房(5层)~12层,第二段为12~18层,第三段为18~25层。
当一段施工完毕,将此段首层4个控制点的点位精确投至上一段的起始楼层,并进行矩形控制网的检测及校正,复核控制网的边长、角度,确认4个控制点位准确无误,与底层平面的控制网一致后重新埋点。这相当于将下段首层的矩形控制网垂直升至此段首层,作为上段各层的垂直控制和施工放样的依据。
2.5温差变形观测
在高层建筑轴线竖向投测中,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会因被阳光直晒的一面建筑物温度升高,使整个建筑物向背阳光面倾斜。主楼施工过程中经历整个夏季,在阳光照射下主楼变形势必会引起各控制点的温差变形,所以有必要进行温差变形观测。应尽量选在同一时间内进行投测、放线,在不同高度间选择不同时间进行日照变形观测对比。如在对第20层楼面18×C~8位置进行垂直测量时,正值7月份,由于光照影响,上午8∶00与下午5∶00测量结果两次相差为4 mm,故以后每层均选在早晨6∶00~8∶00间进行轴线控制点垂直投测,以减小阳光照射影响。
2.6精度分析
用经纬仪光学对点器控制施工垂直度的精度主要决定于经纬仪的整平精度,经纬仪的整平是靠照准部长水准器进行的,照准部长水准器的精度对经纬仪的整平精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经纬仪整平后无论照准部旋转到何位置,照准部长水准器中的气泡不偏出半格,即认为经纬仪整平了。国产J2经纬仪照准部长水准器的格值(格宽为2 mm)为20″。当气泡偏离正好为半格时,J2经纬仪的安平精度为±10″,即此时经纬仪竖轴与实际铅垂线的夹角为±10″,则此时经纬仪竖轴与实际铅垂线间的绝对偏差L与经纬仪光学对点器投影高度(即施工高度)H的关系为L=Htg10″(1)此时利用光学对点器进行施工垂直度控制的控制精度为L/H=tg10″=1/20 626。东港中心大厦主体结构施工时,采取上述测控手段,在开工至竣工期间对大厦的12、18、A、L等四根轴线位置进行全程观测,选择塔楼的四个角点位置作为观测点,观测位置。
因1~5层是裙楼,所以,塔楼的垂直度观测主要从第6层开始,每两层观测一次,观测时要求人员、仪器、时间、位置统一,以利
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