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降落法。2010年7月,他即宣布不再担任华夏基金投委会主席,而去年以来,关于他离职的传闻数次甚嚣尘上,到最近的一次,不少业内人士已是审美疲劳。
一位熟识王亚伟的基金经理认为,他最可能的选择是,短期内“人间蒸发”一段时间,或休息或出国,总之不再出现在国内公众的视线中。
华夏基金旧将郭树强转做天弘基金总经理时,业内既有传言,天津方面承诺华夏管理层股权,王亚伟、范勇宏也会先后加盟天弘基金再造一个小华夏。但如此激进的“对抗”式退出,在一向传统的证监会监管体制下,似乎不太可能。
而天弘基金内部人士则表示,郭树强来到天弘后曾称并做到了,“公司不盈利我即不拿奖金”,干劲十足,并无任何要让位之像。
王亚伟离开公募最大的平台而继续留在公募界已不合常理。
去年以来,他将转投中信产业基金的消息也数次传出。但中信产业基金相关人士明确对记者表示,无此可能。
虽然中信证券与范勇宏关系僵硬,但无论是中信证券还是中信集团高层都有人对王亚伟均颇为赏识,亦有过传闻,王亚伟将留在中信集团。但提及当年范勇宏对王亚伟的知遇之恩,华夏基金内部人士也认为,这种说法没有可能。除非,二人关系并非外界所想那般牢固。
2011年,从纽约还传来过消息,范勇宏和王亚伟都常来往于中美,曾在华尔街寻找资金,欲引资投资A股。但这种传言,尚需证实。
王亚伟亦在2009年仅有的一次媒体采访中表露过,不会离开公募,“如果我的投资风格确实无法再适应公募基金发展的要求,我也只能考虑其它的发展路径。”
今年在证监会积极推进的退市制度、新股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中,二级市场的投资氛围甚至游戏规则正在发生大变化,低估值蓝筹行情大有卷土重来之势,而王亚伟的投资常以中小盘股、重组股出奇制胜。有基金经理曾研究过王亚伟的投资,他基本不依赖于择时,但深谙A股过去的游戏规则,和产业资本一起赚重组股的大钱。如今看来,重组概念已是末路狂欢。
在国内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一直是特例:从不打开申购、规模稳定、常得业绩冠军、机构投资者甚至有传言监管部门官员投资其中,如今,这个时代即将结束。
对于公募基金业,多年来,王亚伟更像是一个符号。他仅管理着不到百亿的资产,虽然业绩持续领先同行,但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不能投资其中。
在监管部门眼中,公募基金经理的使命并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博弈中为投资人赚到超额收益,促进上市公司发展、带动整个资本市场创造更多价值或意义更大。
少了某个人或某个符号,基金行业并不会伤筋动骨。但是,行业的发展已经急需制度的变革,公募基金业未来的出路在人,但不在某个人。如何让更多优秀的人留下,同时为更多投资人创造业绩,这些或是未来王亚伟留给这个行业最迫切的问题。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