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新闻

风暴之外的阎焱:“贪婪与冷酷”的投资人

2012/7/24 9:50:14 |  8713次阅读 |  来源:网友转载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他喜欢这个国家:“我记得特清楚,坐飞机在纽约降落的时候,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车。高速公路上全是车,晚上,车灯都开着,就像一条长的光带,非常壮观,我长这么大没见过。”

  在他看来,80年代初的理工科留学生居多,这些学生们时常聚在一起,吃中国饭,说中国话,英文又一般。毕业后,大部分人的前途就是拿绿卡,找一份工程师的工作。

  阎焱走的是另外一条路。他深知在美国社会,英文的重要性。初到美国,他搬到了一个美国老夫妻的家里,交了一年房租,那段时间,他不和任何中国人来往,也不看任何中国文字,一年后,他发现自己做梦都在说英文。他知道,英文过关了。

  普林斯顿给的奖学金够多,阎焱不用去打工。到美国的第一件事,阎焱就花了600美元,买了一辆二手车。接下来则是心无旁骛地读书,他对自己未来的定位是做研究,回国当教授。在普林斯顿,有两个人让他印象非常深刻,一位是余英时,一位是杨小凯。

  阎焱跑去上余英时的课,余先生乡音未改。课后,阎焱跑去跟余英时交流,“余先生你是安徽人,他说是的;你是安庆人,他说是的;你是潜山人,他大为诧异。”有一位普林斯顿的校友捐了100万美元用于公益事业,这笔钱由余英时、阎焱和另外一位校友管理。

  这笔钱资助的第一个人是画家张朗朗。张朗朗的父亲是国徽设计者张仃。“文革”时,张朗朗因反对江青,被判死刑,在秦城关了7年。

  多年后,在众人悼念已故经济学家杨小凯时,阎焱在微博上写道:“小凯曾告诉我,最聪明的人都死在监狱里了。”

  杨小凯是高阎焱几届的师兄,出现在普林斯顿的他,不是特别合群,显得非常冷静。阎焱记得,一群中国留学生聚在一起,高唱“一条大河波浪宽”,几乎每个人都非常激动,但杨小凯只是很冷静地在旁边坐着。在阎焱看来,他是人群中的鲁滨逊,独立,冷静,是经济学界的王小波。

  毕业后,阎焱来到了世界银行的政策、计划、研究部,从事中国企业和福利制度改革等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双重学术背景,对中国社会的长期思考和熟悉,使他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他做了两个研究,一个关于全球的人口生育模型,他把统计学上的高斯模型,用于人口统计;另一个则是关于中国的保障性制度改革。研究背景是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一大问题就是企业办社会,企业既有电影院,也有托儿所,还有医院。研究到最后,他的结论是企业一定不能办社会,要把这些福利性的功能推向社会。这个结论由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最早提出,阎焱是这个研究的参与者之一。

  在世界银行呆了两年,阎焱跳槽去了智库哈德森研究所,他是第一个去该研究所的大陆华人。尽管收入低了一半,还要交税,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因为他的同事有美国副总统、美国副国务卿。

  “在那里,你所积聚的是最顶端的东西,你将来要干什么,从那儿作为起点就很容易。这个是我当年插队时想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你在农村最底层的时候,再有本事,想做成一件事,难得不得了。但是如果你自上而下,就易如反掌。”阎焱总结道。

  他所追寻的价值

  本刊记者问阎焱,如何理解“价值”这个词,这触动了他的神经,早年的求学经历与频繁转换的工作轨道,他始终没有成为他想成为的那种人(当官,走仕途,改变社会),不过当下,他早已释然。

  早年,他所认同的价值是入仕改变社会。在普林斯顿的阎焱,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想法和在北大校园一致,并未改变。他寄希望于中国民主化的进程,希望自己在政治序列里能有一席之地,去做点事情。

  有一件事情解开了他的心结。有一次在华盛顿参加聚会,有人对他说,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