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内容和公司背景,一去才发现上当了。原来这就是一般销售,大家都是"经理"而已。
专家点评:
择业是双向选择,而一厢情愿的个人期望。闫岭提醒职场人,就业市场里充斥着各种"头衔通胀",头衔高低未必能真正说明问题。重要的是抓住面试这样的机会,多了解目标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最好是能了解到领导或老板对此岗位的成绩期待,这样不仅能让你对这份工作心中有数,还能增加公司对你的信任。因此,工作实质内容才应该是你较真的地方,切莫被"岗位包装"蒙住了双眼。
为个人对错与否较真,还是为团队法则较真?
镜头回放:
C一毕业就在一家培训公司做事,她行动力强,做事麻利。问题是,她总是坚持自己的方式来做事,缺少对团队的考虑。这家公司因为各种原因散伙后,C进入另外一家公司工作,我行我素的作风依旧,最终给她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她不顾团队已有的流程办事,中间出了很多岔子,同事和领导指出她的问题,她却还是固执己见。几个月过去,她给大家带来了太多的问题,公司不得不请她走人。
专家点评:
这个问题多出现在职场新人身上,并且时常出现在他们毫无意识、毫无察觉的状态下,为一时之气和上司、同事争执对错,而忘了从公司、团队的角度来整体考虑事情。闫岭提醒各位,刚进入一个团队时,最要紧的是及时了解团队既有的工作流程和模式,多观察同事待人处事的作风,争取尽早融入其中。而绝不是让自己个性鲜明突出,成为大家不接受的"异类"。职场生存之道,在个人对错上较真,你就真的输了。
为学历高低较真,还是为能力强弱较真?
镜头回放:
D学的是市场营销,大专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小公司做推广工作。渐渐的,他觉得小公司的发展平台不够好,想跳槽。去大公司应聘,可面试了几次都没能最终被录用。找不到好机会,他心中暗暗地觉得是自己学历太低。于是便千辛万苦考了个本科出来,结果工作状况还是没有多大改善,他很不甘心,还是觉得学历成了绊脚石,又萌生了考研究生的打算。
专家点评:
或许"学历崇拜"还在,不少职场人一遇到发展问题,就先怀疑是自己学历不够造成了阻碍,而没有更深入、更全面地去分析本质问题。向阳生涯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发现持有大专和本科学历的职场人,工作两三年遇上发展瓶颈,四成人对此的第一反应是"学历不够";其中,有三成人已经折返校园再读学位,有过半的人在读与不读间纠结。其实,从近两年国家就业形势的官方调查,除了部分研究性、专业性极强的岗位,企业在招聘中更看重的是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高学历难就业"的尴尬局面依然普遍存在。
闫岭人为,读书充电是好事,但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学习才能真正促进职业发展。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人际沟通、时间管理、社交礼仪等方面也应有所学习,保证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才能突出进步。较真,要用力在点子上!
工作三五年了,总有些道理一定要明白:个性太强要收敛,学会服从团队意志,学会静下心来做事……点点滴滴的细节都在决定着你未来的发展,如果为了一些不该较真的事死磕,真的很可能错过机会,在一个个负面循环中撞得头破血流。向阳生涯提醒各位,一定要学会运用职业规划作为衡量和取舍机会的准绳,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眼前遇到的曲折,用韬光养晦的智慧来面对挫折。如此,你定能收获你的职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