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新闻

唐太宗心目中的“执行力”

2012/9/18 10:53:53 |  4939次阅读 |  来源:网友转载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当然就能够得到人们的拥护。
  决策要想为执行者所乐用,既不能开空头支票,也不要试图转嫁执行成本,在遭遇资源瓶颈时心存侥幸;否则,执行者虽然没有理由抱怨决策者,但也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与决策者博弈。因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决策者试图通过执行将资源放大,通过游戏规则的制定推卸自己的责任,实际上放弃了利益一致的原则,等于将执行者置于对手的地位。这样一来,执行者虽然乐于尝试,但也会发现其中博弈的玄机,使得既定的决策产生扭曲。魏征在上疏中引用孟子的话对唐太宗说:“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粪土,臣视君如寇仇。”唐太宗深以为是,对股肱大臣关爱有加,使他们感到在执行中有强大的后盾,更加义无反顾。
  既然决策者与执行者利益是一致的,那么理应让执行者参与决策,由执行者在决策中直接反映自己的诉求,而不是将决策与执行截然分割开来,坐等决策者的“施舍”。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李世民所处的时代不可能存在民主决策机制,最终还是由唐太宗说了算。不过他还是注意形成一种决策评议、校正机制,专设谏官参与决策。这并不是仅仅做做样子,而是赋予执行者相当的知情权和否决权。贞观六年,李氏政权的基础已经稳固,各方面的形势不错,有人建议李世民举行盛大的封禅仪式,李世民自己也有这个意思,偏偏魏征不同意。魏征的理由就是历经战乱和征讨,虽然节节取胜,但是需要修生养息,提高抵御新的风险的能力,不能因为封禅仪式再劳民伤财。李世民幡然醒悟,随即否决了歌功颂德的封禅动议。(作者:张华强)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