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地聊天,同事的态度会不会有所变化?阿俊说,其实和同事聊一些工作上的问题、最近压力挺大的事,同事也会和自己讨论,帮自己解决一些问题,那时候相处的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如果一个同事天天来命令你做事,你会怎么想?”心理医生问,阿俊说:“我可能会想,你凭什么这样对我,我们是一样的。”说着说着,阿俊也开始反省起自己平时的态度。心理医生接着说,“对,同事排挤你,也是觉得你处理事情的态度感觉不好。”阿俊若有所思地听着,自从接手了队长一职,一直把自己摆在队长的位置上来管同事,稍有不满意的地方就以一个领导的身份来指责同事,也难怪他们会反感。特别是这次参加培训的同事,年龄和自己相差不大,都很年轻,更加受不了居高临下的目光。
“你可以稍微‘同流合污’一点”,心理医生建议阿俊,原则性的东西要遵守没错,但有些小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不要太较真,“你和他们还是同事,毕竟不是高层领导嘛。”心理医生告诉阿俊,他对工作的责任感完全没问题,只是要调整自己以什么身份去看其他同事,即使领导也不会总是严肃地要求自己的下属。
在阿俊慢慢调整自己的“领导”心态时,他开始思考,自己的职责就是很好地传达领导的要求,但没必要为同事负全责,只要适时地提醒便已足够,感觉轻松多了。“把领导的要求转化成强行的命令,同事对你的态度不满,领导对培训的效果不满,就真成了夹心,”心理医生半开玩笑地说。看来摆正自己的位置,别太把自己往领导的角色上靠,小领导也能左右逢源。
你是这样的人
面对“夹心”小领导的烦恼,明确下面这几个问题,是个人态度的问题可以调整,不是个人的问题,也别一味往自己身上揽。
排挤你还是排挤你的位置?
你的作风一如从前,可当了小领导,和同事合作起来气氛有些“暧昧”。这种状态其实并不陌生,从学校到办公室,有意无意地疏远从前和自己“平辈”的人,都很常见。你可以尽自己该尽领导之责,也别忘了和同事保持昔日良好关系,除了安排工作,偶尔也聊一些相对轻松的话题,比如一起“抱怨”一下大领导派的重活,和同事站在一条线上,气氛就活跃多了。
是不是太较真了?
认真负责的领导不一定是严肃的家长,虽然上有任务在身,但经你之口传达,怎么表达就取决于你的态度。高高在上地责备同事不遵从命令,摆出“这是上面的意思,和我无关”的态度,同事也自觉距离遥远,自动疏离。
我在疏远还是别人在疏远?
看得见别人的疏远,也证明自己心里也有同样的顾虑,你也许对身为领导一职信心不足,但也必然有在这个位置的理由。多从自己适合做领导的能力来考虑问题,对自己有信心,对疏远的担忧也会减弱。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
领导难当,小领导就更不易。理解他要比一般同事操更多的心,有时工作必须要一个“有位置”的人来统领,工作才有效率。没有人站出来说,我们的工作要怎么做,氛围闲散,难出成果,命令和要求还是要有的。相信你能从他平时待人和工作态度上,分辨出他究竟是“领导情绪”,还是为工作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