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非侵略性的、非进攻型性的,而对内,因为农耕文化使每家每户两亩三分地,就那么一小块天地,再加上地少人多、长期贫困,所以就形成了内斗不断的局面。所以,怎么克服内斗的文化,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长期的历史任务。
我在处理中国对国外的反倾销案子的时候发现,国外常常抓住中国企业内斗的把柄。比如,一个打火机本来可以卖10块钱,当我们一个企业出价10块的时候,另外一个企业很快9块、8块、6块、7块、5块,最后出口以一种非常低价的情况进行,输家是我们自己,外国人不但沾了便宜,买到了低价的产品,而且抓到了所谓的反倾销把柄。所以,不解决内斗的问题,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问题会碰到相当大的障碍。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学习西方企业的文化。我当博螯论坛秘书长的时候,有一次曾接触到比尔·盖茨,我问他“企业的竞争能力表现在什么地方?”他说企业的竞争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高端人才加低内耗。我没想到他会这样讲。高端人才这一点大家都能够认识到,但是他说还要有低内耗,内耗太高,高端人才太多,可能这个企业竞争能力越低。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我觉得对策就是要树立一种双赢的文化。
双赢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进程当中引进来的,我记得那时候我第一次在国务院会议上提出,如果要和美国谈判成功的话,就必须要实行双赢的战略。当时很多人就反对说,我们和美帝国主义怎么搞双赢,不可能!但是后来经过很多年谈判以后,大家才慢慢认识到,如果不树立双赢的观念,我们就永远不可能结束这桩谈判。逐渐地,双赢才为中国人所接受,最后为高层所接受。
同样,中国企业要真正实现国际化,绝对不能只从自身企业利益出发,而应该考虑到和自己相关的企业的利益,特别是现在的竞争已经不是企业和企业的竞争,也不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国家的竞争,可以说是一个产业链和另外一个产业链的竞争,这个产业链可能是多个国家企业组成的产业链,而另外一个产业链可能是另外一些国家组成的产业链,两个多国部队组成产业链的竞争,实际上淡化了国际之间的竞争,而更多的突出产业链的竞争。一个产业链要想胜出,很大程度上就得看哪一个产业链实行了双赢的文化,能使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企业都形成利益共同体,在竞争中抱成团,形成具有竞争能力的团体。所以,在这方面,如果中国企业没有双赢的理念,就不能在一个产业链当中成为积极因素,赢得合作和发展的机会。
第三,要营造创新的企业文化。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一个企业特别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如果不能够创新,就很难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曾经有美国媒体做过一次讨论,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乔布斯,也就是说中国为什么没有很多创新型企业。我当时看了材料,归纳有那么几条原因:
1、中国企业普遍盈利水平很低,拿不出钱搞创新。这需要在今后改革当中为企业减轻负担、降低成本,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创新的问题我们喊了多年,为什么不能落到实处,就是因为我们企业的盈利能力差,企业拿不出大批的钱来投入到创新这样的领域,第一个结论对我们来讲是适应的。
2、中国的教育不鼓励创新,只鼓励模仿。这种教育观念使受教育的人、特别是精英人才难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企业发展因此也受到很大限制。
3、中国的创新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而不是自下而上的。虽然政府在鼓励,媒体在不断鼓吹创新,但是企业没有一个真正内在的动力来进行创新,这样就使创新变成口号。
4、中国缺少一个支持创新的金融体系,这一点我们在讨论金融问题的时候也多次提及,就是怎么样打造中国金融体系的时候,能够使中国金融体系更支持创新,特别是个人的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