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导:如果部分地区租房人口增加,那么买房需求会减少。
继续推导,我们还可以得出另外一个可能性
假设:购买住房投资回收成本代价太高
推导:原来计划投资第二套商品房的人不会考虑购买住房
推导:他们可能持币观望或者改为投资商业地产
推导:政策也会导致部分有购买力的人群放弃购房欲望
再进行分析,对于有一套住房,想出售后改善住房条件的人而言:
假设:现在卖旧房换大房的成本增加了20%
推导:要么加价卖旧房,这样销售周期大大增加,减少了新房购买需求
推导:要么在政策期间不考虑改善性需求,导致新房购买需求减少
当然还有一种仅在理论上存在的可能性:
新政府大力反腐,大部分急于出售住房变现的人都是贪官,他们是不在意20%的损失,所以反腐成功,房价惨跌。
现在如果继续分析下去,我们就得估计全国购买住房的刚需里面:
1、全国一个地区有多少人想买房?
2、想买房的人里面多少是投资性需求,多少是改善型需求,多少是刚性需求?
3、这些人在新的调控政策面前会采取怎样的博弈心态?
天啊,这就是谷歌喜欢考别人的费米问题。这样看起来,谷歌要找的能解决问题的人可真不多。
那么亲爱的,房价涨也好,跌也好,我们到底该不该买房呢?
你隔壁的大妈可能会告诉你:如果你没有房,能交得起首付就赶紧买,因为过几年一通胀,你这点钱连一个卫生间首付都买不起了!
天啊,据说这就是谷歌和微软不同的另外一个要求:
谷歌选择人才的第五个要求:要基于常识创造性解决问题,而不是炫耀你复杂的专业技能。
最后回到《谁是谷歌想要的人才》这本书,这是一本很打击人的书,如果你求职过程中只看谷歌的面试题,你会对你糟糕透顶的智力失望而放弃和高手对抗的努力。
但是我要坦白告诉你们一个事实,这些测试题我和你结果一样糟糕。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拥有那些复杂的解决问题的灵感。
我觉得两个更好更现实的问题是:
1、如何带领一帮平庸的人在世界上找到自己企业的位置?
2、如何让平庸的自己快速提升以致不被这些牛人打倒?
好在谷歌也给了我一个足以自慰的答案:试错,最好的答案都是在快速试错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
我不如你们聪明,但是如果我拥有足够的努力,我总可以在快速试错中进化,直到我的结果也可以和你一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