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合作更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又成为桃色新闻主角。“主管找我谈话,批评我做事畏首畏尾。但我是有苦说不出,实在是再不想那一幕重演了。”由娟苦恼地说。
从一个正常人而不是心理咨询师的角度,董如峰说他非常理解由娟的感受。“直面流言困扰,需要很强的内心力量和人格完整度。流言首先会令人感到孤独,其次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失去了舞台,就是再对再真,别人不给你上台表现的机会,也是徒劳。”
但董如峰同时提醒,尽管不易,针对流言蜚语也并非无计可施。“你可以坚持做自己,告诉自己清者自清,需要时间让一切明晰,但这需要强大的心理能力。另外,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增加跟大家的接触。因为流言的形成就是缺少明面上的了解和沟通,所以你要破掉流言蜚语,就要更加与大家接近,让人家了解你。了解你越深,感觉到你真实的样子后,流言也许就不攻自破了。”
还有,如果一不小心成了流言中的“替罪羊”,“一定要区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问题,哪些是被人强加的,承担且只承担自己该承担的部分,把不该自己承担的坚决推回去。”余玲艳强调,“不要以受害者的姿态出现,不能表现出‘别又欺负我’的样子。如果你说别人欺负你,那实际上某个层面你是愿意被欺负的。站出来去表达自己,甚至要去跟流言制造者谈一些自己的想法,有些人造谣是想通过一种捷径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可能低估了对别人的伤害,让他们清晰化这种伤害,可能他们会有内疚感,以后类似的行为可能就会减少。另外,自己还不能解决的部分,可以向上司或领导寻求帮助。”
“不是所有流言的对象都会成为受害者,有些人反而在这个关系里更加强大了,会从这种不好的事情中获得成长,变得更加有力量。”余玲艳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