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创新符合这个要求。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模式创新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创造一个具有时代性、国际性的商业模式。所谓时代性,就是符合互联网时代的需要,但目前别人还没有做,我们率先探索了。这就是重塑世界。所谓的国际性,就是对所有的企业都有用,无论国内企业,还是国际企业都认可这个模式,而且可以学,并且学了还有好处,就像国际上大家都曾经学习的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以及后来美国的六西格玛一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给整个世界范围的企业管理带来非常大的变化。
所以,回过头来看三个元素,它是逐级递进提升的。在自主阶段是自我导向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到了精熟阶段,就是把事情做到极致;到了目标阶段,要做到世界级的水平,达到改善人类生活,让世界更美好的目标。
二、我对自驱力的理解和感悟
很多同志一方面在理性上明白自驱力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又觉得很难做到。我个人对自驱力的理解和感悟可以总结为两点,第一是要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第二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有你才是你自己的心理医生。
■首先要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
因为个人的经历,我对这点体会非常深。
1966年,我上高中的时候,所在的学校是山东省的重点中学。本来是很好的学习环境,但遇上特殊年代,到处停课、闹革命。本来目标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深造,但遇上大学又停办了。突然梦想没了,目标也没了,然后所有的同学一部分上山下乡,一部分支援到边疆,还有的就到了工厂。
我算是比较幸运的,到了工厂,但是不管到哪儿都是到最底层。那个时候有句话,说我们这批人是文化大革命的实验品,社会上的处理品。大家都感觉非常不幸。
但正是因为到了社会最底层,从底层干起,我觉得这反倒成为我今天最宝贵的财富,这个经历可能比单纯的学历更重要。那个时候没人理你,就像美国人说的蘑菇定律一样,被放在最阴暗的角落,所有机会都靠自己来争取。
比方说,当时虽然没有全日制大学,但青岛市还有所业余大学,我就努力去考,考上了这所业余大学,上了四年。那个时候非常艰苦,每天晚上蹬着自行车跑很远的路,酷暑寒冬,始终坚持,但我没有什么怨言,是我自己争取的,因为我学到了知识。除了业大,我学习的另一个途径是书籍,但那时青岛市的新华书店还不像现在,当时书店在中山路,非常小,整个书店除了马、恩、列、斯、毛主席的书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书,想看其它方面的书,要自己去借,但那些书又不敢公开地借,不敢公开地看,那时连《郭沫若文集》、《矛盾文集》、《巴金文集》等都不让看,只能偷偷地借着看。当然有一些国外的文学作品,像巴尔扎克、雨果、契科夫、狄更斯的等等,都是千方百计去找来看,而且要赶快看完。不像今天,有的人很多书放在眼前,读书的机会很多,反而懒得去读。也许只有争取来的机会才更加珍惜,因为借给你书的人,害怕书有遗失或者出问题,必须得三两天就看完,所以就要集中精力地赶快看。也正是因为这样,我看了很多的书。那个时代只要能找到的中国古典文学、史籍都努力去读,像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更是当教科书一样看了好几遍。这些经历都对我当时以及以后认清及做对做好很多事情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所以,我觉得珍惜机会非常重要。我和杨绵绵同志、武克松同志合作到今天,已经27年了,这在中国的企业界可能没有第二家。您可以说在中国我们的企业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这种合作肯定是最好的。他们两个人也都经历过那个时代,大家都珍惜工作的机会。我们中的干部还有一些人,他们也是经历过那个时代。他们虽然都曾是学习出色的学生,但文革中只能上山下乡,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如果没有恢复高考,他们不可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