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因是没有足够地反省自己,内在潜能没有充分地释放出来,外因则与自己所选择的行业、工作单位和工作部门等不适合自己有关。
对于29岁现象,应该首先反省自己,看是不是找到了喜欢的工作,如果没有,就很难投入地去工作,更不会在本职岗位上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创出佳绩。其次要从周围的环境寻找原因,看自己的风格是否与上司相符合等。不管怎样,29岁对于一个人一生来讲只是开始不久,还有许多机会,只要放平心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就会成功。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二十几岁的男人,一定得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脚踏实地工作,积累经验,做到能够自食其力,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了解自身能力、经验和擅长,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找准自己的位置;有稳定的收入,有较为确定的预期。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彻底地了解,然后才能确定,到底是通过继续做职业人还是通过自己创业来走出这个瓶颈时期。
创业与打工,哪个风险更大?
创业与打工,哪个风险更大?许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当然是创业的风险更大啦。其实,创业与打工都有一定的风险。很多说创业风险大的人,他实际仅仅是从金钱这个原始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并没有从整个人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划来分析。因为人生心理的快乐程度不能忽视,创业的人,是痛并快乐的,而打工的人则是快乐并痛着。
打工人群压力大不大?看看书架上最近卖得特别火的那些书的广告词就知道了:上班族的福音、减压、舒缓精神疲劳、治疗“办公室综合征”……再有,报纸杂志上,诸如如某某公司的某某精英因工作压力巨大,跳楼自杀之类的新闻并不鲜见。很有可能,上班族的压力已经超过了创业者的原始压力。
打工者面临的风险和压力是无处不在的。工作待遇低吧,自然是担忧了今天担忧明天;工作的薪水报酬较高呢,又担心因为工作的失误而影响地位和待遇,原因就在于薪水是别人给的,所以心里总会有一种不踏实感。这也是实际生活中很多收入较高的人选择创业的心理因素之一,他们需要更大的心理释放,需要更大程度去实现价值,所以对他们来说,创业更有乐趣,风险因素则被这种乐趣带来的热情而击败下去,对他们来说创业风险远没有在公司占据高位时所具的风险高。而当打工者失去工作之后,往往有一段时间的心理迷茫,自信心可能因此受损,对他寻找下一个工作带来无法抹去的阴影。而这个结果对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打工并非一本万利,那创业又如何呢?创业需要好的项目和资金的支持。打工需要良好工作态度和丰富经验。否则都可能会被淘汰出局。创业,可能会因为某些方面的原因,导致亏损,这是创业者不愿意见到的,也是大多数人考虑到的主要风险,然而,我们可以想到这样经历过过程的人,失败后他会怎样做呢?在实际生活中,创业亏损后,大多数人宁可接受教训和总结经验,从头再来,而不愿意再去打工。这就说明,其实创业是得到了更多的价值性的东西,至少他还敢再来。可能他第一次创业的时候,还不具备这么大的勇气呢!原“巨人”史玉柱创业可谓败得倾家荡产吧,但是他依然选择创业,并且做得不错。未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但是喜欢创业的现象说明,创业过程确实可以让人们得到超出金钱范畴之外的东西。对他们而言创业的过程产生了乐趣,乐趣激发了热情,热情屏蔽了创业的风险,最终走向了成功。
打工好还是创业好?从某种程度上说,打工是在燃烧青春,当生病、年老不能工作时,收入会减少,生活就会没保障。创业不同,它是在建管道,为的是让收入如自来水管道中的水一样,不管什么时候,都能源源不断的流进来,并且惠及子孙后代,初期是辛苦的,后面是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