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从哪里入手?
(4) 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5) 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与谁一起做?谁来协助?
(6) 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步骤怎样?
(7) 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的数量、质量、效率、成本标准?
5、做好事前、事中的跟进沟通
(1)倾听下属的想法。
华为总裁任正非说:“要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员工工作在第一线,他们也许更了解实际情况,更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好的。
(2)引导下属的想法。
有时候下属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找方法可能是片面的,可能会与团队的整体工作或者长远利益有冲突,这时候,上司应该积极鼓励,耐心引导,分析他们意见的利弊,让下属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3)告诉原因。
不仅要告诉下属做事的方法,还要告诉下属为什么这样的方法是对的,是好的。如果不按照这样的方法做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利后果。
(4)适时检查反馈。
把工作任务分解为几个小的阶段,与下属一起明确工作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以及在这些关键节点时的沟通要求,通过了解进展情况,及时辅导,使之朝期望的方向前进。
(5)确定优先顺序。
如果下属手头的工作比较多、比较杂,要与下属一起确定他工作的优先顺序,确保上下之间的对工作优先顺序的一致认可。
6. 先征求意见,再下命令
运 用5W2H的方法可以清晰地下达指示,但是也有弊端,这会给员工一种被迫的感觉,被压制的感觉,所以,这种方法应该区别使用。比如对熟练的、素质高、领悟 力强的下属只需交代一下任务、时间标准等就可以了,如何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征求下属的意见或者“只问结果,不问过程”;而对于新员工、新任务、不熟 练的员工则需要交代详细一些。
在下达命 令之前是否和下属商量一下,是否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对下属来说感受是不一样的。不与下属商量就直接下达命令,下属就会感觉这是在为上司完成任务,是上司交 代的,即使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员工不会发挥潜能,只是机械地奉命行事。而且,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上司是不是有向下越位的嫌疑,也就是越俎代庖,一竿子插到 底,剥夺了下属自主决策的工作权。
但是,在一项任务之前,管理者先征求一下下属的意见,下属就会有一种参与感,感到自己是这项工作的主人,感到上司对自己的信任和认可,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做得好不好关系着自己在上司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就必须做好。这样一来,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刘明军是一家企业的车间主任,有一次,老板把他叫到办公室说又来了一个大订单,欣喜之余也有点难为情,因为他知道车间的活儿已经排满了。刘明军看着老板舍不得的表情说,我来安排好了。
刘 明军回到车间后并没有直接下达命令,要工人们加班加点把这份订单赶出来,而是把大家叫过来,解释了老板的苦衷与难处,说明了这份订单对于公司和每个人的意 义,然后,与大家一起讨论了几个问题:“我们有什么办法来完成这份订单呢?”“有没有别的办法,使我们能接这份订单?”“能不能重新来分配和调整我们的工 作时间?”之后的讨论中,大家想的不是接不接订单的问题,而是如何接好订单的问题。工人们提供了许多意见,用一种“我们可以办到”的态度如期完成了任务。
由此可见,管理者在安排下属去做事时,最好多用一些协商的语气与下属沟通,让下属知道他们才是工作中的主人翁,你尊重他们的意见,这样下属就能愉快地接受,并快速有效地完成。否则,下属工作起来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自然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