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新闻

现实很骨感:60的网络从业者月薪不到六千

2015/5/13 11:30:10 |  2319次阅读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薪酬的4到5倍。

  对于职业和岗位预期,很多从业者表示并不明朗。究其原因,一来是行业本身的岗位收入呈马太效应,两极分化;二来则是个人职业流动和发展瓶颈并存。

  调查发现,网络青年工作流动性也大。3年里52.5%的人都更换过工作,对工作的满意度仅为11.2%。然而,由于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大部分仍在低端层面“换汤不换药”。行业与时俱进让知识结构和技能时刻面临考验,一位青年感慨道,“一入IT深似海。”

  跟王霏一样,萧煌也是毕业刚满一年的往届生,目前在一家新兴科技公司做PC端应用开发工作。虽然就业时间不长,但是他前后已经换过3次工作。

  “第一份工作是在济南的一家电脑公司做程序员,觉得每天都只是写代码,没什么前途,正好一个比较有名的女装网络品牌在招网站运营管理员,我就趁机跳槽了。”萧煌的前两份工作持续时间都不长,第一份工作只有半个月,第二份工作也只维持了半年,“跟济南地区相比,上海北京的工资水平会明显高一大截,想去大城市打拼一下”。

  网络里的积极分子,现实中的宅独青年

  就从业者的个性来说,一方面,在网络世界里,他们是积极分子,是网络改变生活的推动者。66.7%的人会关注或参与过“人肉搜索”、网络签名、网络声援等网络世界的群体性活动。32.5%的人写过高关注帖子,16.2%人的评论在微博中被大量转发过。

  另一方面,对网络的高度依赖,让41.2%的人在闲暇时仍选择“宅”着上网,然而,网上的“大拿”和“红人”的魅力却没法延伸到线下,现实中比较低的社会化程度,出现了67.5%的被调研者在京好友不超过5人的局面,且当中85.2%都是同学、同事和同乡。

  25岁的崔光范目前在某著名搜索引擎公司做技术岗的工作,身为一名程序员的他同时也是社交媒体重症依赖患者。每当网上有一些例如微笑日、跑步计划之类的群体性号召活动时,他总会大量转载进行刷屏服务。

  “网络让个人的声音大了很多。我大学的时候曾经做过公众营销号,是面向动漫爱好者的。”在崔光范看来,网络号召力都是通过投钱投精力运营出来的,偶像效应也会有一定效果。“在有了庞大的粉丝基础之后,有时候你说的一句话都可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现在虽然改做技术岗的工作,个人社交媒体也式微了,但还是希望能给人以积极的影响”。

  邱琪意识到了自己现实社交缺乏的问题,于是循着自己的兴趣,参加了烘焙工坊的培训,结识了一批工作上各显神通、周末亲如家人的好友。“我还会加入公司的兴趣小组,周末约同事爬灵山,或者去打羽毛球。”在邱琪看来,网络时代都赞同主动选择的自由,然而人往往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或者会有哪些奇遇与启发,“所以,不如去更为丰富真实的现实中寻找灵光和安慰”。

  总的来说,只有12.8%的从业者对自己的状况不满意。61.2%的人会为了提升自己而参加继续教育,3.9%的人具有自主创业意愿。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他们都对自己充满信心。

哭晕在厕所:60%的网络从业者月薪不到六千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