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对电子消费品外在的审美和内在体验的认知,甚至也改变了世界。他将创新推向了当时的顶峰,使苹果走上了创新的神坛。众星捧月,让苹果在头顶巨大光环的同时也肩负着更大的使命,以至于以后苹果的每一类新品都被我们期待、要求其改变世界,颠覆当前。所以在当前可穿戴设备混乱繁杂的环境下,Apple Watch作为苹果推出的可穿戴设备,理所当然的要承担改变可穿戴设备世界的重担;而苹果此前的种种表态,也显示出其将要颠覆手表行业,前前后后的举措拔高了消费者对Apple Watch的各种期待。所以在她犹抱琵琶半遮面时,我们无限遐想,但当其摘开面纱,让我们看清一切时,我们又发现其外观不在一枝独秀,其功能不在简洁怡人。Apple Watch没能满足我们的高期待,反而让我们有了大落差。而这种落差,首先就削弱了消费者对Apple Watch的购买欲。
三、使用体验与售价的不符
Apple Watch似乎一反苹果产品固有使用体验的常态。苹果产品以往的直观、简单的操作体验在Apple Watch上似乎已很难找到。上手之初,甚至你很难找到从一个App返回到一个App的途径,也很难知晓如何退出一个App,弄懂它你需要进行大量的探索学习,花费较多的时间成本。Apple Watch在应用的流畅度上更是与iPhone等产品差之千里,卡顿是家常便饭。而更为重要的是Apple Watch娇小的表盘使得触控点击操作、文本的输入操作以及内在App的观感体验上都存在各种先天不足。这一切使得Apple Watch操作体验的愉悦度大幅下降。
Apple Watch在使用愉悦度大幅下降的同时,价格却依旧高昂,其官方售价,从运动版的2588到玫瑰金版本的超14万元人民币。体验与价格的不对称在苹果的产品中首次出现,而在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今天,纵使有着苹果巨大的品牌光环,产品的不简单易用也注定其难以被消费者接纳。
四、关键痛点的解决不力
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续航能力和发热控制是其关键痛点之一。而初代Apple Watch似乎在这两点上都没有做好。羸弱的续航能力早已成为Apple Watch的一大短板,虽然后续的几次更新使其较之发售之初的18小时略有提升,但仍属于弱续航可穿戴设备之列。而在羸弱的续航能力之外,Apple Watch发热控制苹果似乎也没有解决好,前几日就爆出了“Apple Watch存过热隐患 消费者上传皮肤灼伤照”的新闻,而在苹果的体验店内,Apple Watch的可感温度也的确比iPhone等产品的可感温度高,这对可穿戴设备而言可以说是致命伤。
五、功能上是要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苹果为Apple Watch专门打造了一款Watch OS操作系统,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出苹果在穿戴设备上对其功能是抱着追求大而全的态度的。苹果可能希望可穿戴设备能够如手机一样,只要能够在手机上实现的功能,都可以给可穿戴设备塞进去,给它各种应用,让它变身为全能型选手。当然,给可穿戴设备塞进手机的所有功能,这无论是从现实还是从理论上而言,都是可行的。并且苹果和安卓智能手表也都是这样在做的,但是这似乎更是苹果和安卓厂商们的一厢情愿。消费者真的需要这么纷繁的应用吗?在可穿戴设备上这些应用的体验真的好吗?当下来看,消费者在可穿戴设备上用得最多的功能无非是看看时间、记录追踪一下运动、睡眠数据。而受限于如前所述的智能手表的屏幕尺寸的娇小和续航能力,加诸其身的许多应用根本就是鸡肋。消费者更喜欢简洁、实用、高效、准确的可穿戴设备,这点从Fitbit、小米手环的热销也得以证实。
六、产品定位是独立还是依附
虽然苹果为Ap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