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清楚,甚至会不会去融资都还是一个问题。正因为如此,能够在折价上达成共识跟估值一样难,而且还会更复杂。
一场紧张的谈话过后,张三和李四决定出去吃顿饭来一次性解决这个股权分配的问题。
张三指出在寻找其他资金来源之前他最多能投资5万美元。
李四不想让自己的股份因为张三的5万美金而被稀释多于20%。
所以李四提出张三为他所贡献的5万美金得到10%的增量资产。
张三觉得得到10%的股份他可以接受,但是不能再少了。
最终他们还决定他们的创业公司的交易前估值为45万美金。
总共有很多办法能让张三和李四处理这个股权交易。最简单的方式是他们在创始人文件中表明双方都同意做全职,张三会投资5万美金,而且他们会以张三55比李四45的方式来划分公司的股份。
总而言之,在一开始就将创始人的股权分配问题解决是非常重要的。这会在未来的路上为你省去很多麻烦!
行权期的意义
什么是行权期?
我们先简单看一下期权的定义,根据《经济百科辞典》:“期权是一种可在一定日期,按买卖双方所约定的价格,取得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或商品的权利。”
再简单的看一下行权,行权是指权证持有人要求发行人按照约定时间、价格和方式履行权证约定的义务。
理解了这两个基本的概念之后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行权期了。行权期是指从获准行权到行权到期为止这一段时间,亦称“行权窗口期”。也就是期权和行权定义中所指的“一定日期”、“约定时间”。
如果你是一位在融资的创始人,你迟早会需要建立一个行权计划(如果你有一个团队和实体,那你应该已经有了类似的计划)。
虽然你很可能会持有股票而不是期权,但是股票的行权计划运作起来很像期权的行权计划 - 公司买回你的股票的权利将会随着时间而消失(例如:四年以后公司将无权买回你的股票)。
有些创始人对要为他们自己建立行权协议而烦恼。创始人的行权期是股东们合理的要求,而且也会基于以下原因而对创始人有益:
第一,没有团队是永远的。
四年以后,你很有可能会是唯一一位仍在公司里任全职的创始人。其余的人也许已经自愿或非自愿地离开,取代他们的是更加专业的管理人员。
这种情况相对来讲是比较常见的。
如果一位创始人拥有与其工作付出极不相称的股权,那现任的管理人员或员工会由于看不到与他们工作付出的相符经济利益而感到不平衡。
行权可以激励团队成员付出最大努力,激励效果好于创始人所谓的“道德责任”。
当然,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应用到员工身上—— 因为股权是奖励而且应该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而逐步获取,行权是能够保证股权随工作时间增加而被获取的一种方式。
第二,股权表是可以商讨的。
你拥有的是股票(或者是能够买股票的期权),不是公司的一部分。如果一位已经不在公司效力的创始人拥有不相称的的股权,那么公司可能给公司在职员工们更多的股份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经济利益,使他们留在公司长期效力(这将稀释你的所有权)。
这在融资时最为常见,非融资时期董事会也可能做出这样的决策。这些决策不常发生,但是如果你占有的股权与你的付出不成正比,别人会设法稀释你的股份。
第三,触发器会在早期清盘中为你提供保护。如果公司被收购,触发器协议可以保护你的利益。
如果你决定留在公司工作,期权对你没有任何负面的影响。如果你能持续为公司提供价值,理智的董事会肯定不会把你开除。
从上述几点得出的结论是:你要将你股权的价值最大化,不是将你的股权数量最大化。
我们理解为什么许多创业者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