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都是完全一致的。宝能系成为第一大股东,正是重大问题。
数月来,双方的股权争夺战引起了相关监管机构关注。12月10日,即宝能系第四次举牌万科公告发布后不久,深交所公司管理部向宝能系旗下的钜盛华(收购主体)发出《关注函》,一连抛出了九大关注事项,要求钜盛华及财务顾问在12月14日前答复并给出证明文件。在深交所提及的九大关注事项中包括收购资金来源、收购的合法性、持股比例超越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的具体日期和持股比例等。12月15日晚间,宝能系交出了迟到一天的答案,对《关注函》提及的九大问题进行了一一答复。但其回复仅说明了第四度举牌万科的资金来源,其余资金来源则未详细说明。
12月11日,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审慎性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提及:“为防范新形势下保险公司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行为的监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保监会此举意在加强对万能险等理财性产品大举买进上市公司股票等行为的监管。这一新规巧合地增加了宝能系保险资金投资的约束。
万科A股当前主要股东持股比例 ▎杠杆上的资金
围绕着这场大规模的上市公司股权争夺战,姚振华掌控的宝能系,资金从何而来?
资料显示,钜盛华的控股股东为宝能集团,宝能集团100%的股权归姚振华一人所有。姚振华通过宝能集团持有钜盛华67.4%的股份,通过钜盛华持有前海人寿51%的股份。在资本市场大举举牌之前,姚振华及其控制的宝能系一直非常低调。
根据12月15日钜盛华披露的补充公告,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通过宝能集团及宝能控股(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能控股”)控制的下属核心企业多达49家。其中,宝能集团旗下有18家,宝能控股旗下有31家。
公开资料显示,1992年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姚振华起步民生产业,主导深圳“菜篮子工程”,此后公司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以综合物业为基础、协同发展商业运营、酒店餐饮、现代物流、文化传媒、金融等多元产业的大型现代化集团公司。迄今据称有数千亿资产。
但“钜盛华举牌资金从何而来”的疑问,迄今萦绕在众多投资者心中。王石在上述内部讲话中也对宝能系的资金来源提出质疑,认为其“层层借钱,循环杠杆,没有退路,在玩赌的游戏”。《财经》就此向宝能系求证,未获得正面回应。
不过,关于第四次举牌的资金来源,钜盛华12月15日在补充公告中称,他们取得万科4.97%股份所支付的资金总额为96.5亿元,全部通过资产管理计划实施,所有资管计划均采取分级的方式。根据与资管计划管理人签署的协议,钜盛华拥有对上述4.97%股份的表决权。但此前三度举牌的资金来源则未被提及。
12月17日、18日,《财经》记者联系了钜盛华品牌部负责人胡娟,她表示目前一切信息都在公告中披露了,没有更详细的信息可以提供。
根据12月15日披露的财务数据,钜盛华2014年的货币资金仅有3.23亿元,2015年10月底增至22.3亿元。知情人士称,钜盛华资金短期内虽大增,但与举牌资金相比,仍是杯水车薪。
以几十亿元何以撬动上百亿元的资金,进而撬动万科2000多亿元的市值?《财经》研究发现,在整个举牌过程中,钜盛华离不开杠杆的支撑。
此次宝能系举牌万科,走在台前的有两大主角,分别是前海人寿和钜盛华。这两家公司均是宝能集团控股的公司。钜盛华直接持有前海人寿51%的股权,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因此,最终举牌万科的主体为钜盛华。
在整个举牌过程中,钜盛华运用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