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IT通信项目管理

如何把握不存在的需求?

2011/3/7 9:25:11 |  5628次阅读 |  来源:UML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的时间进行自动化过程。

80年代的项目范围与需求

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外企业的自动化过程已经接近尾声,企业开始整合部门的计算机系统,加上个人电脑开始取代终端,项目多数包括跨部门或跨地区的系统集成、综合数据库应用、远程计算(Remote Access)、网络连接等为项目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ToR已经不能够明确说明项目属于哪个部门,从哪里开始,如何才是项目完结。ToR已经不能够有效地界定项目的范围,所以,我们利用多个工作描述来说明,成为我们知道的工作说明“Statement of Works (SOW)”,其中包括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处理(inclusive)的工作说明和开发过程中不需要(NOT-inclusive)处理的工作说明,整合这些SOWs 后成为我们今天所认识的项目范围,利用工作说明以明确的语句来说明项目中包含的每一个工作内容。例如,在一个项目范围中包括的工作说明可能是:“连接A市及B市两地办公室的主机,通过A市数据中心的中央货品库存数据库,为A市工场和B市销售中心提供即时货品存量查询及货品预订功能”。

这些工作说明便成为这个工程需要提交的最终成果。利用项目范围中的SOW替代ToR,一个项目可以容许多个SOW来描述系统建设的内容,所有的SOW描述的建设内容都包含在这个项目的范围中。但实际上每一个SOW的结果如何实现,还是需要技术人员透过调查和进行分析后才能够清楚具体的操作该如何实现。每一个SOW的具体操作过程都成为这个SOW的功能需求。整合全部SOW的个别操作过程,才是项目的最终功能需求。

简明的说,每一个SOW都是一个小范围,它本身也不是一个需求。我们还是需要通过理解SOW的内容才能够把握这个SOW的需求。每一个SOW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子项目”的名称也是在这个时候诞生。

从上述的历程中可以看到,用户或客户告诉我们的永远都不是需求,是客户或用户希望在最后交付物中看到的部分成果,永远不会完整,只是客户或用户的部分期盼、愿景和目标。如果把这些期盼、愿景和目标当作了需求,那么我们永远不能在项目初期建立满足用户对交付物的期盼。需求从来不是用户或客户提供,需求是技术人员依据范围中需要实施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后寻找出来可以提交项目最终交付物的结果,然后才能够把这些需求转变成一个软件工程,在项目指定的范围中利用科技达到用户的最终目的。 

系统集成项目在PMBOK论述的范围管理仍然有效,但在软件工程中能否包含全部SOW是影响范围变动的主要因素,遗漏了一个SOW便会带来范围变动,所以当时的软件工程多以SOW为主,需要客户方确认,只要客户确认SOW后,任何不包括在SOW中的功能便成为范围变动,也是PMBOK中范围变动管理的主要意义。改变范围便需要改变项目基线,增加工作量和项目成本,延长项目工期。我国的软件产业发展从2O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期才开始进行系统集成的过程。

自动化到信息化的年代

IT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项目是流程自动化与系统集成年代,基本上是先确认范围后才开始把握功能需求,大部份项目所采用的开发体系也是依据这个构思对软件开发进行管理。但到了90年代进入信息化年代,范围的意识开始模糊,范围开始被误解成为需求,最主要的原因是技术人员仍然采用过去流程自动化的开发思维,希望客户能够明确说明范围,但在范围建立的过程中,每当客户提出“我需要这个系统能够提供 …… ”,技术人员便把客户的说明演绎成为系统需求。

故此从90年代中期开始到现在,很多软件工程师对需求的定义非常模糊,系统需求与功能需求把握不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